乌尔姆是德国巴伐利亚州西部边境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城,距大名鼎鼎的州府慕尼黑有200多公里。该城环境清雅、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人口稀疏,是平心静气颐养天年的好地方。但静得久了,我等耐不住寂寞的人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喧嚣热闹又有一种莫名的企盼和向往。
笔者客居乌市一段时间后,就是在这样一种既欣赏空灵静谧又企盼喧嚣热闹的矛盾心境中茫然度日。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家附近的小啤酒馆突然开始忙碌起来。工作人员又是拉横幅又是摆桌椅又是烤鸡鸭又是备啤酒,简朴的横幅上写着octoberfest (10月节),10月节是慕尼黑啤酒节在当地的别称,蜚声国际的慕尼黑啤酒节能来此边陲小城举办活动? 兴奋中曾经亲历的慕啤节场景飞速掠过脑海:近千平米的啤酒大棚里人声鼎沸,食客们举着啤酒烤肉高谈阔论,又高又壮的酒娘们一手举着五个特大号扎啤穿行其间,场中的交响乐队能按照客人的要求演奏各种曲目,甚至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志愿军进行曲》这样的中国红歌。那豪迈、那狂放,想想都能让人血脉喷张。可眼下,小区酒馆无论是场地面积、桌椅数量还是演出舞台都显得太过迷你,在这样的地方举办慕尼黑啤酒节活动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我赶到活动现场时,小店内外客人已基本满座。与会者大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士居多。他们十分绅士甚至带点矜持地坐在那里赏酒品箸听音乐,不时为精彩的演出有节制地鼓掌,没有张扬,更没有狂热,温馨和谐的气场,与我印象中的慕啤节整体氛围形成强烈反差。
当晚演出的是在德国颇有些名气的Hunsruecker-Spitzbuwe轻音乐组合。该组合一位拉手风琴兼主唱,另一位吹黑管。别看只有两人,但他们的演出能量、水平乃至效果实在令人击节赞叹。身穿巴伐利亚民族服装,两位小伙子娴熟地边奏边唱,通过高保真音响的放大,宛若一个小型乐团。特别是拉手风琴的小伙子,不但琴技高超(能够轻松奏出16分乃至32分之一的快速爬音),而且唱功了得,音色纯正悠扬。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边拉边唱,还与旁边的黑管配合得天衣无缝,无论快慢,音准节奏丝毫不乱,让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也许是台上规范地演,台下规矩地听这种方式到底少了些激情,不一会,两位演员走下舞台,开始与观众的互动式演出。他们首先向观众致意,而后介绍不同乐曲的特点,并带领观众做一些简单的节拍应和。演出的曲目也更加宽泛,一会儿是优雅的圆舞曲,一会儿是热情的波尔卡,一会儿又是奔放的快步舞曲,当手风琴奏响世界名曲《查尔达什舞曲》时,观众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击节互动起来。这边,几位正襟危坐的老者兴奋得吹着口哨拍起了桌子; 那边,一张台子旁边的十几位大叔大婶手手相牵随乐曲起伏,沉浸在音乐、美酒和浓浓的友情之中。这时,清风明月、远山近草与这群幸福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多么和谐美满的图画!
演出休息时,笔者与两位演员简单交谈。手风琴手Hunsruecker告诉笔者,他们的组合自1997年成立以来,巡演足迹遍及德国各地,也到过欧洲许多国家,但欧洲以外的国家还未涉足。有一天,把他们带有浓郁巴伐利亚民族风情的精湛演出奉献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观众,是HS组合最大的心愿。“祝你们好运相伴,梦想成真!”,带着对演员们的衷心祝福和对小城慕啤节的深深依恋,笔者踏月而归。
(发表于2013年10月《北京周报》中文网站)